“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耗强度将下降6.2个百分点。”中国能源官员和专家23日在此间举行的“能源·经济·发展”论坛上表示,电力在中国未来能源转型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能源专家表示,目前中国电力行业受困于煤电矛盾,反复出现“电荒”,亟需中国政府理顺电价机制,使电力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国际能源的消费中心正由西向东转移,同时各国都在研究发展新能源及低碳技术以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能源局副局长吴吟认为,在这样的国际能源新格局中,中国能源发展呈现四大新趋势,包括能源开采更加西移、能源增速逐渐变缓、能源结构不断优化、能源来源更加多元。
中国去年消耗的能源总量达32.5亿吨标准煤,居世界第一。国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长史立山认为,未来中国能源消费增速将趋缓,但总量还将持续增加,到2040年可能消耗60亿吨标准煤,发电装机容量由目前的10亿千瓦发展到30亿千瓦左右。
他认为,届时能源格局更为优化,可再生能源发电将替代煤电的主导地位。“将以3亿千瓦的核电为基础,以5亿千瓦水电为调节,以5亿千瓦风电和10亿千瓦太阳能发电为重要发电来源,以5亿千瓦煤电为补充”。
国家电网公司科技部主任葛正翔认为,未来中国能源格局将呈现“能源结构清洁化、能源开发基地化、能源调运跨区化、能源平衡全国化”的特征。
“在未来能源新格局中,电力的中心地位将进一步突显。”国家电网公司副总经理王敏认为,随着水能、核能、风能、太阳能等清洁能源在中国的快速发展,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一次能源转化为电能使用。同时,电能在未来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也将持续上升。
国家电网能源研究院的一份报告认为,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将占到中国一次能源消费比重的15%,达到7.7亿吨标准煤,其中84%的非化石能源将转换为电力进行消费。随着煤炭和天然气更多转化为电力以及电动汽车的推广使用,电力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将由2010年的20.9%逐步提高到2020年的27.5%。
“通过风电、太阳能产生电,用电来驱动汽车,可以替代大量的化石燃料,电力的发展将促进可再生能源发展。”吴吟说,电力发展将降低单位GDP能耗。研究表明,在中国,电能占终端能源消费的比重每提高一个百分点,能耗强度将下降6.2个百分点。
“随着能源开采更加西移,电力的发展将有助于实现大规模的跨区域能源输送。”国网能源研究院院长张运洲认为,中国未来能源流向仍将呈现“自西向东”和“自北向南”的总体格局,但流向的距离和数量将显著扩大,这就需要将更多的煤炭、油气等化石能源转化为电力以便于输送。
研究数据显示,到2015年中国能源跨区调运总量将由2010年约12亿吨标准煤上升至17亿吨,其中发电能源跨区调运总量将由2010年的5.2亿吨上升至8.5亿吨。
日益重要的地位反衬出电力行业目前的尴尬处境。中国科学院院士卢强认为,政府管制的电价与市场放开的煤价之间长期冲突,使中国电力行业陷入“煤炭涨价、电价滞后、电企亏损、出现电荒、电价终于上调、煤炭跟风涨价”的恶性循环。
“市场机制在中国电力发展中没有起到配置资源的作用。”他说,这种体制性“电荒”如果不改革将反复出现,周期约为一年半至两年。
今年前三季度中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电荒”。国家电监会近日披露,超过一半的省份在过去9个月采取了拉限电和错避峰措施,预测接下来的冬季用电高峰期间,中国将出现2600万千瓦用电缺口,相当于一个中等省份的发电装机容量。
专家呼吁,中央政府推进电价改革,发挥电价的经济杠杆作用。“若不理顺电价机制,可能形成地方政府和煤炭企业的寡头阶层,对中国经济将产生破坏力。”卢强说。
国家电监会新闻发言人谭荣尧建议,适时上调部分电价,减少发电厂的亏损,同时加大对高耗能企业的差别电价和惩罚性电价,并加快推行居民阶梯电价,以形成产业结构调整和节能减排的倒逼机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