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行业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 Kong Sport 政策法规 产业市场 节能技术 能源信息 宏观环境 会议会展 活动图库 资料下载 焦点专题 智囊团 企业库
产业市场  中国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 Kong Sport >> 产业市场 >> 人物观点 >> 正文
李伟:推动能源发展转型 构建绿色高效能源系统
来源:人民日报 时间:2014-2-16 19:21:46 用手机浏览

  能源问题是影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性、战略性问题,必须系统谋划和长远考虑,形成明确的能源战略及实施举措。近两年,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壳牌公司、哈佛大学、清华大学等中外多家机构的70余位专家,开展了中国中长期能源发展战略研究。重点对全球和中国能源的供求形势,未来中国能源发展的目标、原则和战略途径,煤化工、核电、电动汽车等有争议的能源技术,城市化、交通等重点用能领域,能源安全以及重大能源政策进行研究。形成以下基本观点:

  一、能源领域处在大调整、大变革时期,能源技术、能源市场和能源地缘政治正发生重大变化

国电福州发电有限公司1号煤场

  一是能源技术革命快速演进。全球能源技术创新进入高度活跃期,呈现多点突破、加速应用、影响深远等特点。供给侧的可再生能源、非常规油气已进入大规模应用阶段,需求侧的电动汽车和转化环节的智能电网处在市场导入期,可燃冰开发、碳捕获封存等技术有望取得新突破。主要国家根据其资源禀赋、技术能力、需求潜力等条件,突出重点,加力推进。能源技术革命已经引发了产业革命,将对能源供应结构、生产和利用方式、产业组织、地区格局产生深远影响,并将引领全球进入新一轮工业革命。

  二是全球能源供求格局出现重大变化。非常规油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动石油储量增长,石油峰值理论引起的短缺恐慌已基本消失。目前全球已出现油气消费重心东移,生产重心西移的新趋势。2010—2030年,中国和印度新增石油需求将占全球新增石油需求的一半以上。预计在2020年前后,美洲将成为新的石油生产中心,美国也在谋求成为石油天然气的定价中心。石油供应地区格局呈现出传统产油地区、美洲甚至北极等多极发展的新格局。

  三是能源地缘政治日趋复杂。美国能源独立取得实质性进展,使得全球能源地缘政治更趋复杂和多变。美国不会放弃在中东地区的石油利益,但在推进中东民主进程时将不再受石油问题的牵制而更加强硬和激进,国际能源市场将更加不稳定。全球能源运输通道安全风险上升,对一直在搭国际“能源运输安全便车”的我国带来新挑战,我国将直接地暴露在周边地区、中东和非洲地区的地缘政治风险之中。随着页岩油气的成功开发,美国将成为天然气的潜在出口大国,我周边地区的能源角力将此消彼长,能源地缘政治将更为复杂。另外,页岩气革命导致欧洲市场上液化天然气和来自美国的低价煤炭供应增加,俄罗斯天然气所占份额和影响力下降,俄罗斯的天然气需要向东亚出口,这将对欧亚大陆的地缘政治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未来20年是我国实现能源生产和利用革命的窗口机遇期

  一是全球能源需求将持续增长,供求偏紧的局面并没有根本改变。即使全球付出巨大努力推动绿色转型,根据模型分析,2020年和2030年的全球一次能源需求将分别达到159亿吨标油和177亿吨标油,比2010年增长20.4%和34.1%。新兴经济体是推动国际能源需求增长的主要力量,2010—2030年中国和印度新增能源需求分别占同期全球新增能源需求的33%和29%。尽管北美由于非常规油气开发使得地区能源供给状况有所改善,但从全球的角度来看,随着南亚、东盟、中东等地区加快步入工业化进程,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全球能源供求偏紧的局面没有根本改变。

  二是在我国经济将由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转换的阶段,能源需求增速有可能明显下降。未来20年,如果采取正确的能源战略和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发展低碳交通和绿色建筑等,可将2020年和2030年的能源需求分别控制在50亿吨标煤左右和60亿吨标煤左右。2010—2020年我国能源需求年均增长4.8%,2020—2030年年均增长1.5%,明显低于2000—2010年年均8.4%的增长速度。

  三是我国能源自给率总体上保持在较高水平,但石油天然气对外依存度持续上升,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压力持续加大。如果不控制石油消耗快速增长,2020年我国石油消耗将超过6亿吨,2030年将超过8亿吨,2030年石油进口依存度将达到75%左右,天然气对外依存度也将快速上升,能源安全面临严峻挑战。能源开发利用带来的环境压力增大,二氧化碳排放持续上升,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重大挑战,有损中国人民及世界人民福祉。另外,化石能源使用是PM2.5、氮氧化物和二氧化硫等大气污染物的主要排放源,如果不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耗并降低排放强度,按照目前的趋势发展下去,大气质量将达到难以承受的程度。

  三、以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构建安全、绿色、高效的能源系统

  在全球能源领域大调整、大变革,以及我国加快推进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时代背景下,我国的能源战略应以推动能源发展方式转型为主线,到2020年应初步构建并在2030年基本形成“安全、绿色、高效”的能源系统。实现上述战略目标的途径包括保障安全、节能优先、结构优化、绿色低碳、技术引领、体制创新等六个方面:

  (一)保障安全。一是坚持立足国内的方针,加大新能源和天然气的开发力度,避免能源自给率的快速下降。石油应保持一定的储采比,稳定国内产量,适度发展煤制油和煤化工。二是安全、有效利用国际资源。明确提出控制石油、天然气进口依赖度的战略目标。加快推进石油进口多元化,降低石油进口对中东和运输通道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程度,保障油气通道安全。鼓励产油国石油公司和跨国石油公司来华投资中下游业务,鼓励企业走出去投资上游业务及炼化等中游业务。三是提高储备和应急能力,健全国家、商业、社会多层次的石油储备体系,鼓励各类企业参与石油储备,加快石油期货交易中心建设。提高天然气储气率,保障电力系统和运输通道的安全稳定运行。

  (二)节能优先。一是实施针对煤炭、石油等主要化石能源的消费总量控制。力争到2020年煤炭消费总量达到峰值,不突破30亿吨标煤(约折合45亿吨原煤)。同时将2020年石油消费量控制在5.5亿吨,2030年控制在6.5亿吨左右。二是继续制定节能约束性目标,进一步提高能源效率,到2015年、2020年、2030年分别实现能效追赶、接近、同步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力争实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35%,2030年单位GDP能耗比2020年再下降30%。三是必须走绿色低碳的工业化、城镇化道路,实施较激进的可持续交通发展战略。

  (三)结构优化。优化能源生产、转化、利用结构,推动能源供应体系变革。一是大幅度优化能源供应结构。大力发展非化石能源,确保实现2020年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15%的目标。2030年,非化石能源比重进一步提高到25%左右。加大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力度,提高天然气在能源生产和消费中的比重。力争到202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3500亿立方米左右,到2030年天然气消费量达到6500亿立方米左右,占能源消费的比重达到10%和15%左右。显著降低煤炭消费比例,2020年下降到60%左右,2030年进一步下降到50%以下。到2030年初步形成煤、油、气、核、可再生五足鼎立多元化的能源供应结构。二是优化能源使用结构。统筹考虑能源和化工两个领域,石油应主要用于生产交通燃料,煤炭优先用于发电,促进煤炭高效清洁利用;煤化工主要走多联产的技术路线,适度发展煤制油、煤制气等项目。三是优化能源转化结构。要明确“大电大网”与分布式电力系统并重的发展思路,形成安全可靠、经济高效、绿色智能的电力系统。一方面积极建设大型煤电、核电、水电可再生能源基地;明确“输电输煤并举,当前加快发展输电”的方针,优化能源输送方式;在保证安全可靠的前提下积极发展特高压输电,提高输电经济性。建设结构清晰、功能明确、匹配合理的智能电网,以提高电网对可再生能源的吸纳能力、实现用户侧响应和提高电网利用率。另一方面,提高对发展分布式能源系统重要性的认识,加快发展分布式风电、太阳能发电,发展天然气电热冷多联产能源系统。

  (四)绿色低碳。一是逐步实现二氧化碳排放强度削减到排放总量控制的过渡,建议分三步实施,即:2015年努力完成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0年降低17%的目标; 2015年之后,设定与能源总量控制相对应的二氧化碳排放总量目标,实行二氧化碳排放总量控制;2030年前后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达到峰值,实现排放总量减排。二是加快发展低碳能源和低碳技术,显著提高碳生产率。力争到2030年我国因能源使用排放的二氧化碳大体上在100亿吨左右,人均排放量为7吨,和欧洲届时的人均排放水平大体相当。三是减少污染排放。通过末端工程治理、发展循环经济、源头预防和加强监管等措施,减少废气、废水和废渣排放。

  (五)技术引领。实施“追赶”与“跨越”并重的能源技术战略。一是制订符合中国国情和全球能源技术发展方向的能源技术路线图。实施国家能源科技创新战略,由目前需求拉动的“跟随”式创新,逐步向需求拉动与技术推动的双重作用转变,发挥技术引领作用。二是加大对能源战略性前沿技术和重大应用技术的研发支持力度,供给侧重点支持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技术、煤制油等石油替代技术、煤气化整体联合循环等新一代火力发电技术、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能源技术、第三代和第四代核能技术;需求侧重点支持电动汽车、分布式能源系统、热电联产系统技术;输送转换环节重点支持智能电网、储能技术和氢能技术以及碳捕获及封存技术。三是创新组织形式,建设公共研究开发平台,支持和引导组建基于市场机制的产业创新联盟,构建创新链,形成利益共享、风险分担的联盟机制,推进协同创新。

  (六)体制创新。充分发挥市场在配置资源中的决定性作用,放开竞争性业务的市场准入限制和价格管制;更好地发挥好政府作用,强化对自然垄断业务和市场秩序的监管,加大节能环保和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1] [2] 下一页


分享到:
相关文章 iTAG:
生物质能源产业化利用加速 产业化仍需时日
研究机构称煤制气不是低碳能源 应适度发展
王忠敏:用信息化技术破解能源发展困境
联合国环境署报告:中国可再生能源投资全球居首
曾亚川:我国能源发展面临六个方面突出矛盾
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面临的能源挑战和机遇
煤层气市场价值有待充分认识 或成能源新星
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频道推荐
服务中心
微信公众号


CESI
关于本站
版权声明
网站合作
网站帮助
联系我们
网站服务
金融服务
项目对接
技术推广
最新活动
邮件订阅
中国星空体育·(中国)官方网站-Xing Kong Sport致力于打造节能领域最高效的技术、项目、资金一站式服务平台。
©2007-2015 China-esi.com
湘ICP备12011889号
节能QQ群:39847109
顶部客服微信二维码底部
扫描二维码关注官方公众微信